本文探討了柯比(Kirby)在西方的營銷策略的演變,重點是“憤怒的柯比”現象。任天堂前員工闡明了角色的外觀和營銷活動改變背後的決定。
對西方觀眾來說更堅強的柯比
任天堂在西方營銷柯比的營銷方法與其日本戰略有很大不同。在遊戲封麵和藝術品上表現出更堅定,甚至“憤怒”的表達的決定是有意識地吸引更廣泛的西方觀眾,尤其是男孩。正如前任天堂本地化總監萊斯利·斯旺(Leslie Swan)向Polygon解釋(2025年1月16日),而可愛的角色在日本普遍引起共鳴,更艱難的角色對美國的Tween和Teen Boys更具吸引力
Kirby:Triple Deluxe 的總監Shinya Kumazaki證實了這一點,並指出,盡管Cute Kirby在日本產生了最多的共鳴,但“強大,堅強的Kirby”在美國市場上表現更好。但是,他還指出了根據遊戲的變化,以 Kirby Super Star Ultra 為例,以美國和日本盒子藝術的艱難kirby為例。強調戰鬥的核心遊戲玩法也有助於這種圖像變化。
“超級凝灰岩粉紅色的泡芙”和任天堂的圖像移動
營銷策略擴展了視覺變化。 Kirby Super Star Ultra (2008)的“ Super Tuff Pink Puff”標語,體現了Nintendo的企圖擺脫其“ Kiddie”形象的嚐試,如美國公共關係經理Nintendo的Krysta Yang所解釋。這種轉變旨在將吸引力擴大到僅年輕的觀眾之外,重點關注奧運會的戰鬥方麵。盡管近年來看到了一種更加平衡的方法,展示了柯比的遊戲玩法和能力,但對柯比的看法主要是“可愛”的。
本地化差異和“大聲播放”廣告係列
日本和美國本地化之間的差異在各個方麵都顯而易見。臭名昭著的1995年“大聲播放”的Mugshot廣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此外,像 Kirby's Dream Land (1992)這樣的早期遊戲在美國遊戲男孩發行中以幽靈般的白色Kirby為特色,與日本的原始粉紅色色調形成鮮明對比。這與感知到更廣泛的聽眾的意識需要,導致在美國盒子藝術上持續使用更強硬的柯比圖像,例如 kirby:invary in Dream Land (2002), Kirby Air Ride (2003年) )和 Kirby:Squeak Squad (2006)。
一種更全球的方法
Swan和Yang都同意任天堂近年來采用了更全球化的方法。美國任天堂與其日本同行之間的更緊密合作導致了更加一致的營銷和本地化策略。這導致了區域性變化的減少,例如不同的柯比盒子藝術,並擺脫了1995年的“大聲疾呼”廣告等潛在有爭議的運動。
盡管這種全球方法確保了品牌的一致性,但它也有可能忽視區域細微差別,並可能導致不太獨特,更“安全”的營銷。但是,西方對日本文化的熟悉程度不斷增加,這可能是導致戰略轉變的一個因素。